原標題:陜西“一樹一策”護古樹名木 讓“有生命的文物”枝繁葉茂
歷史底蘊深厚的陜西,留存著眾多歷經(jīng)滄桑的古樹名木。它們是“有生命的文物”,訴說著三秦大地千百年的風雨歷程。
記者在延安黃陵看到,黃帝手植柏樹冠如巨傘般撐開,微風拂過,簌簌作響,更令人欣喜的是,它側旁一棵小樹茁壯生長,正是由母樹散落的種子萌發(fā)而成;商洛洛南的頁山古柏則扎根在秦嶺腹地,凌云之姿與山間云霧相映成趣。

圖為延安黃陵縣的黃帝手植柏。 李一璠 攝
根據(jù)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,陜西現(xiàn)存古樹名木72.7萬余棵,其中散生1.1萬余棵、古樹群271個71.6萬余棵。
全國僅有的5株5000年樹齡的古樹均生長于陜西黃土之中,分別是延安黃陵縣的黃帝手植柏、保生柏、老君柏,渭南白水縣的倉頡手植柏和商洛洛南縣的頁山古柏。
為守護這些“綠色活化石”,陜西對5棵5000年以上古樹實行“一樹一策”保護,制定《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“一樹一策”保護方案》,科學實施保護措施。通過劃定保護范圍、改造地面鋪裝、拆除近樹建筑等措施,優(yōu)化5棵古樹生境質量;通過安裝地下消防栓、樹體支撐、防雷、蟲情智能監(jiān)測等設施設備,全面強化防火、防雷、防風、防病蟲害能力。

圖為商洛洛南縣的頁山古柏?!±钜画[ 攝
該省建立包含本體情況、養(yǎng)護措施、生長環(huán)境等信息的5棵古樹“一樹一檔”保護檔案,開發(fā)國家、省、市、縣4級共享的實時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;選聘全國古樹名木保護和文物保護領域多名權威專家,組建專家組,負責指導5棵古樹保護工作,定期為古樹“把脈問診”;建成以專家為技術指導,縣級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、養(yǎng)護責任單位為依托的“一樹一支隊伍”。
在保護的同時,陜西也注重挖掘古樹的文化價值。例如,倉頡手植柏旁建起了文化展室,每年谷雨時節(jié),人們都會聚集在倉頡廟舉行文化活動,青少年在此穿漢服、習漢禮,體驗雕版印刷,讓漢字的筆畫在指尖流淌;不少古樹群成為生態(tài)旅游的熱門目的地,游客在古樹間漫步,感受自然與人文交融的魅力。

圖為渭南白水縣的倉頡手植柏?!±钜画[ 攝
遠眺共有古柏8萬余株的黃帝陵古柏群,漫山翠綠如波濤涌動。這些古樹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,更是生態(tài)的守護者。它們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,固定土壤、涵養(yǎng)水源,為周邊動植物提供了棲息之所。
當?shù)孛癖娨沧园l(fā)加入保護隊伍,定期清理古樹周邊環(huán)境內的雜物,提醒游客不要隨意觸碰樹干,自發(fā)行動守護這份珍貴的遺產。
目前,陜西古樹名木的生境質量持續(xù)優(yōu)化,古樹生長態(tài)勢持續(xù)向好,這些“有生命的文物”正以蓬勃的生機,繼續(xù)書寫著與這片土地的千年情緣。未來,陜西將繼續(xù)科學守護古樹,讓它們在歲月的長河中,始終枝繁葉茂,成為中華文化永不褪色的綠色名片。
- 2025-09-01這個電影暑期檔很“燃”!“小人物”和好故事引領市場新突破
- 2025-09-01走讀名人故居、參觀書畫展覽 北京西城發(fā)布抗戰(zhàn)主題文化活動地圖
- 2025-09-01去年廣州規(guī)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(yè)營收首次突破6000億元
- 2025-09-01安徽多地未來24小時或現(xiàn)強對流天氣






